雪是怎么形成的
2022-10-11 16:31:41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大 中 小 】
什么是雪?
雪被定义为“在远低于0°C固态降雨发生在各种细微冰晶中,但接近0°C的温度下会有更大的雪花”。
雪是怎么形成的?
当云中的微小冰晶粘连在一起变成雪花时,会形成雪。要是充足的晶体粘连在一起,它们就会变得足够重,能够掉在地上。在温度略高于0°C的潮湿空气中下落的雪花会在边缘融化并粘连在一起,形成大片。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落下的雪花会产生不会粘连在一起的粉状雪。
当温度较低且大气中存在以微小冰晶形式存在的水分时,就会形成雪。
下雪需要多冷?
当气温低于2°C时,降水会变成雪。要是温度升至冰点以上,飘落的雪就会开始融化,但随着融化过程的开始,雪花周围的空气会冷却。降雪可以定义为“轻微”、“中度”和“重度”。
如果温度高于2°C,则雪花将融化并以雨夹雪的形式落下,而不是雪,如果温度依然很高,往往会下雨。
“湿”雪与“干”雪
雪花的大小和成分取决于有多少冰晶组合起来,而这将由气温决定。通过干燥凉爽的空气落下的雪花将是不会粘在一起的小粉状雪花。这种“干”雪是雪上运动的理想选择,但在大风天气中更容易飘散。
当环境温度略高于0°C时,雪花会在边缘融化并粘在一起,变成又大又重的雪花。这会产生“湿”雪,很容易粘连在一起,有助于堆雪人。
雪其实就是水的另外一种形态。
1:雪和云有很大的关系,云是由许多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其中有水云(以小水滴为主)、冰云(以小冰晶为主)、混合云(小水滴和小冰晶)。
2:形成雪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水滴和小水晶共同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水汽、凝结核(吸收水分能力强的微粒)。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温度降到某一温度时,冰晶从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的作用下不断变成冰晶。
3:小冰晶碰撞凝结成大冰晶,在温度不变或者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混合云中的冰晶不断增大,直到冰晶自身重量,可以克服空气阻力和浮力时,便会下落到地面,这就是所谓的雪。
扩展资料:
(1)“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2)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角形。
森林的作用
秋天开的花有哪些
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东南亚有哪些国家
春天开的花有哪些
台风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