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2023-09-22 23:09:26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大 中 小 】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顾名思义,"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要跑800里的路程,折合成我们现在使用的公里数就是400公里。如果我们现代用汽车运输不走高速的话,算上红绿灯的损耗,需要5-6个小时才能实现;如果是飞机的话,则需要1-2个小时。当然这是不计算揽件时间、分拣时间和中间运输的,这个过程非常费时。
以现在我们网购物品为例,从下单出货到最终送达,800里通常需要2-3天的时间。这么一对比的话,似乎古代的八百里加急运输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当然了,之所以能这么快,是因为"八百里加急"是不计成本的。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除了需要强大的人力和马匹支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它就是驿站。
驿站在古代不对外开放,一般是提供给官员住宿、休息、吃饭的地方,就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驿站中除了有随时等候的驿丁外,还有专门的马匹也时刻准备着。
虽然古代交通工具并不是十分先进,但是对于道路规划却十分完善,一般间隔20里就要建造一个驿站。驿站配置有各种等级的马匹,按照公文的紧急程度分配,比如有标明是"马上飞递"的军情,那一天就要跑300里,如果是边境叛乱、将领造反或者遭受入侵等重大军情,那必须一天跑600里或者800里。
为了实现日行数百里,那中途就需要频繁的更换马匹和驿丁。这个时候马匹必须是快马,最好的马匹。跑个几十里马上又换新马,有时候路上累死几匹马是常有的事情。故而才能实现日行千里。可谓是"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其实,强大的速度背后,是驿丁们艰苦的劳作付出和严苛的管理制度。只要有文件要传送,驿丁就要风雨无阻般骑着马儿在道路上奔波。如果耽误了时间,或是使文件、驿马受到了损害,都会受到惩罚;若是丢失了重要文件,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在这样严格的管制下,"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与质量得到了双重的保障。和现代一些快递比起来,速度可真算是不相上下!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让物品运输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古人的智慧也同样让人折服,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时代,曾出现过"八百里加急"这样的方式,成为人们重要的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