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习科普

"二百五"这个词的由来

2023-09-24 17:16:19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

我们都知道"二百五"是一句骂人的话,人们在觉得对方有点"傻",完全不能明白自己所说的事情、道理的时候,一般都会这样说。那么二百五是如何成为一句骂人的话呢?关于二百五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各自有各自的趣味性。

微信图片_20230924171536.jpg

一、战国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列国合纵抗秦而受到各国国君赏识,领六国相印,权势可谓一时无两。所谓树大招风,苏秦在齐国活动的时候,遭遇刺客袭击,重伤而亡。齐王很生气,他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这时他接受大臣的建议编造苏秦的罪名,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口,张榜公示苏秦是内奸,死有余辜,齐王要奖励出手的义士千两黄金。

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前来领赏,四人都一口咬定苏秦就是自己杀的,于是他们被带到齐王面前。齐王问他们千两黄金怎么分,四人高兴得回答平分,每人二百五。齐王毛了,怒喝道:"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被用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这大概是二百五流传最广的来历了。

二、老秀才的故事

有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可是始终不曾中举,最后他终于放弃了,开始培养下一代。

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成事,小儿子叫败事,老秀才此后的主要事务就是教他们,指望他们能够考取功名。

一天,秀才要出门,吩咐大儿子写三百个字,小儿子写二百个字。结果秀才回来之后一问,发现两个儿子都只写了二百五十个,于是感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三、银两的故事

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一封",用纸包好,类似于今天银行把硬币十个包一包。五百两是"一封",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半封"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四、铜钱的故事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也就是"半吊子"(古时一吊为五百文大钱)。民间是把"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几个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二百五",用来形容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


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