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习科普

古代问斩为什么要"秋后"呢?

2023-09-24 22:48:28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

看古装剧总会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对于死刑犯法官在判刑的时候都会说一句秋后问斩,秋后问斩的最早记录在《礼记.月令》其中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而后汉儒董仲舒则在《春秋繁露》中将这个含义上升到理论高度: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认为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

微信图片_20230924225349.jpg

那为什么非要等到秋后再斩呢?其他的季节不能处刑吗?其实,秋后问斩体现了古人顺从和重视自然规律,天理循环,而且古人始终认为违反自然规律是招来要天灾人祸的。人们普遍认为,在春夏之际,是万物复苏新生的时期,而处刑砍头是生命的终结,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而相反,到了秋冬之际,万物开始凋零,寓意着退场与结束。

还有一个点也比较有趣,那就是"午时三刻"才问斩,为什么午时三刻已到可以问斩呢?这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疲倦,犯人这时候就比较疲乏,处刑可能会让他少些痛苦;其二是比较迷信的说法,说是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就算犯人处刑了魂魄就不能留在人间,连鬼都做不了了。

古代的刑法大多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也如上文所说,但每个朝代都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差异。

汉代时候规定,只能在秋冬问斩也就是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立春之后不能刑杀;唐宋时期规定,除了犯叛乱、弑主等之外,其他罪行都不能在春秋之际问斩,而要等到农历十、十一和十二月才可以,而这规定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