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2023-12-19 21:51:39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少不了女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芯片史上不得不说的女科学家们,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微信图片_202312192145051.jpg

女主简介

谢希德,福建泉州人,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1946年谢希德从厦大数理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入麻省理工深造;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谋划回国;谢希德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的理论研究,是中国这两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90年她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逝世于上海,享年79岁

生平大事

一、早年经历

谢希德出生于福建泉州,父亲谢玉铭与母亲郭瑜瑾,分别是燕京大学与厦门大学的高材生。1938年夏,谢希德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毕业,顺利被湖南大学录取。却因为突患骨关节结核病被迫休学,后来辗转多地养病,在床上度过了四年时光。谢希德患上的这种骨关节病,需要用特效药医治。因为战乱期间医疗条件相当有限,耽误了谢希德的最佳治疗时间,让她一生都备受骨关节疾病的折磨。

二、留学归国

1942年,谢希德靠着自学,追随母亲郭瑜瑾的脚步,顺利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谢希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深造,从事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的理论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时值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她与丈夫曹天钦冲破了重重阻挠,于1952年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三、教书育人

回国后,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当时复旦大学物理系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新课程无人授课的窘境。谢希德从1952年至1956年,她先后主讲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与讲义与黄昆老先生编写的《半导体物理》被大家奉为圭臬。时至今日依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著作。

四、投身半导体事业

1956年国家提出发展半导体技术,将含北大、复旦等5所高校相关师生召集到北京大学,开办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培训班由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黄昆担任主任,谢希德担任副主任。

1958年,谢希德与黄昆合编的书籍《半导体物理》问世,这是我国半导体领域最早的一本专著;1962年她与黄昆联名建议在我国开展固体能谱研究;1992年,她与黄昆组成筹备班子,把半导体物理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会议"请"到中国。

五、病魔缠身

回国之后,谢希德于1966年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同年底,谢希德与丈夫曹天钦隔离审查。1970年,谢希德又被确诊为腺癌,加上平日需要重体力劳动,使得谢希德身体彻底垮了。经过六年多的审查,1973年,谢希德终于恢复名誉,继续开始研究半导体。1976年的夏天,谢希德第三次发作癌症。她强忍病痛来往于学校与医院,亲自对研究生进行业务指导,负责相关科学实验的开展。

六、硕果累累

在谢希德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模式,为复旦大学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五个学院。除了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之外,谢希德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导者。她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推荐中国学者去国外访问合作研究。谢希德拖着病体,频繁率团出席各种国际会议,足迹遍布世界上20多个国家,积极推动我国在国际半导体物理学界的地位。


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