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针神!魏晋妙手神针薛灵芸
2024-01-11 16:30:01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大 中 小 】
她是勤劳农女,随当地妇女日夜纺织贴补家用,练得一身好手艺;她是绝世美人,15岁已名闻乡里,郡守千金为聘将她献给魏帝曹丕;她有妙手神针,针织和刺绣技艺高超,入宫后曹丕只穿她缝制的衣服;她叫薛灵芸,顶级缝纫工匠,魏晋宫中奉为针神。
薛灵芸,魏文帝曹丕(187-226)的宫人,正史无记载,东晋王嘉在《拾遗记》用600字记录她的传奇。
她出生贫寒,父亲是常山娜乡小亭长。她因貌美被关注,被献入宫中。
十几岁的少女离别父母,伤心彷徨,日夜流泪,随从用玉唾壶给她接泪,泪入壶中都是红色的。抵达洛阳城时,壶中泪凝如血,后世便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红泪泣血,是知此一别,不复相见。
曹丕期待值爆棚,人未至,仪式感拉满,亲迎接。安排10辆雕龙饰凤的华美车銮,亲自出城迎接。起尘霄。"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
建烛台。"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望如列星之坠地"。列铜表。"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
佳人款款而至,灯光掩映下,大文豪曹丕目眩神迷,感慨道:"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当即把她的名字改为夜来,有人认为后世夜来香的花名源于此。
从薛灵芸到薛夜来,她没变,不慕荣华,沉迷织绣。她是真灵巧。也许是为了排解深宫寂寞,为了热爱的技艺,抑或是思念远方亲人,她坚持飞针走线,"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
她是真节约。她在家乡习惯黑灯瞎火下缝织,不愿浪费灯火,夜里缝衣只肯点一支蜡烛。她会精心缝补曹丕破了的衣服,在织补处绣上花纹,看着毫无破绽,仍旧能穿。后来"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人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刺绣技巧,称她针神娘娘。
她宠辱不惊,只是想念家乡。曹丕筑起九华台,让她远眺家乡;开凿流香池,仿照她家乡造莲池景;外国进献火珠龙鸾之钗,不怕太重压到她;她不小心撞到水晶七尺屏风,伤处如晓霞将散,更显美貌,一时间晓霞妆成为后宫新风尚。
短短几年,40岁的曹丕病逝,20岁的她从此没了音讯。
如果人生有得选,她会不会更愿意陪在父母身边,做个灵巧绣娘?舍了美貌,换得终老家乡?都道魏宫夜来好,谁知本唤薛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