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淝水之战

2023-11-21 22:05:49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

"淝水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漫步寿阳城下,淝水岸边,故垒寻访,时见"牧童拾得旧刀枪",勾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1600年前的这场战争风云早已散去,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却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掌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微信图片_20231121213217.jpg

一、事件介绍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20万)的前秦军。淝水之战发生在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安、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二、事件背景

西晋末年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统一中国的北方。

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省汉中市)、益(今四川省成都市)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中国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进攻东晋。

三、事件经过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符睿、慕容垂、姚长和慕容瞳等人迎战。同年八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大举南侵。

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度支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

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数万大军。十二月,双方决战于淝水,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四、历史影响

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远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大一统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再次崛起的机会。

五、历史典故--东山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中谢安隐居后又出来做官从政,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家族的荣耀。年逾四十的谢安,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慨然应诏,重步仕途。这体现了名士的家国担当。


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