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预备立宪

2023-12-04 15:46:54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

近代以来的清王朝日落西山,眼见周围列强环视觊觎,也想改变一下积贫积弱的现状,历经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不成功之后,清政府又开始推行"立宪运动".

微信图片_20231204145903.jpg

一、事件始末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预备立宪的工作相当艰巨,非一朝一夕,清末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

二、背景原因

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并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动,并乘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中国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置。又称"筹备立宪"。

三、主要过程

清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7)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赴日本和欧美考察宪政,又命会议政务处筹订宪法大纲。次年出国考察的五大臣归国,拟出立宪方案。慈禧太后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首先从改革官制入手,旨在排斥汉族官僚和削弱地方督抚的势力,借以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次年又宣布在中央筹备资政院,各省设咨议局并准备将来改为国会和地方议会。

四、主要影响

1、清末的立宪活动初步实现了从无宪法到有宪法、君权无限到有限的历史性转变。

2、引发了政体构架由集权到有限分权的历史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行政与司法不分的制度樊篱,开始确立了司法独立机制。

3、引发了由不承认民权到有限度确认民权的制度转型。四、相当大的程度上传播了民主意识和宪政理念。此外,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危亡,但是新政的实行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对其覆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