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怎么来的?
2024-01-11 16:58:33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大 中 小 】
孔子有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什么是三人?为什么必然有"师"?且听我细细道来。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的战争,是贵族间的战斗。他们在战场上既决生死,也讲礼仪。
贵族学什么?当时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就跟打仗有关。春秋时期,流行车战。这种战车,由四匹马拉着,车轮两边有长长的尖刺,当有车靠近时,可以造成伤害。车上站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是御者,负责驾车,也就是司机;左边那个是射箭的,负责远程攻击;右边那个拿着长戟,负责近战肉搏。
古代大多数人也是右手为正手,这样安排更容易发挥武器的威力。如果车左和车右互换位置,三个人容易互相打架,很不方便。这就是孔子说"三人行"的原因。
这三个人中,听谁的呢?一般听射箭的,也就是左边那个人。古代以左为尊,在左边的一般都是领导。当然了,这三个人的岗位是可以互换的。贵族一般是射、御双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这就是孔子说"必有我师"的原因。不管你是射箭的、驾车的还是肉搏的,你总得听其中一个人的。当时对贵族的要求就是文武双全,在朝堂上能当官,到战场上能杀敌。不难想象,孔子不仅智慧高,武功也不差。孔子会武术,谁都挡不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