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夷陵之战
2023-11-22 16:51:03 本站作者:小啦 【 字体:大 中 小 】
这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战,此战之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两国实力都受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一、事件介绍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222年,最终以吴军大获全胜、蜀军失败告终,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章武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年号)(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该战役导致蜀汉与东吴关系破裂,对蜀汉政权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不仅使蜀汉从此彻底退出了荆州舞台,也断送了蜀汉一代英雄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二、事件背景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
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刘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史书中为"范强",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其写成了"范疆")所杀。张达、范强带着张飞首级投奔至东吴。
三、事件经过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犹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222年三月至六月,刘备大军与陆逊所率军部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刘备派遣冯习为大督,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为别督,命吴班率领数千人,到吴军阵前骂阵挑战,陆逊不予理睬。
后刘备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扎下军营,几番挑衅孙吴军队,同时派八千军队在山谷设下埋伏,陆逊均不予理睬。经过旷日持久的相持,陆逊坚守阵地,不与刘备正面对战,破灭了刘备意图速战速决夺回荆州的意图,使蜀汉军队士气逐渐磨灭。蜀汉军队推至夷陵地区,双方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对峙攻防作战。经过战术相持后,蜀军士气沮丧,时值六月暑热,蜀汉军队难以长期坚持驻扎在空旷的优势地带,刘备调整兵力布局,放弃水陆并进、夹击孙吴的作战方针。刘备令水军舍船转移到陆上,并在深山密林中驻扎军营,蜀汉百里连营,兵力分散。刘备所驻扎区域林深地燥,天气炎热,且不易躲避,地形相对不利。
据此,陆逊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上书孙权报告情况,孙权同意陆逊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221年闰五月,陆逊趁刘备不备,采取进攻,用火攻破蜀军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杜路、刘宁等投降。孙吴将领李异、刘阿率领水军追击刘备残部到南山,刘备率残兵败将退回鱼复县(今重庆奉节),短暂屯驻后撤回巫县(白帝城在巫县内)(今重庆巫山县)。夷陵之战后,蜀军元气大伤,军力涣散,夷陵战役以孙吴的彻底胜利告终,荆州最终归孙吴所有。
四、历史影响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